在生化处理过程中,对于污水磷超标的处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
1.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
生物除磷主要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微生物(例如聚磷菌)来完成的,这些微生物能够在厌氧条件下释放磷,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磷并将其储存于细胞内。
2. 控制溶解氧(DO)
厌氧段:要确保厌氧段内溶解氧接近于零,这样聚磷菌才会释放磷。
好氧段:应保持足够的溶解氧,使聚磷菌在有氧条件下吸收磷。
3. 控制水力停留时间(HRT)
HRT的长短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处理效果,过短的HRT可能导致生物反应不完全,而过长的HRT可能会增加运行成本。
4. 控制污泥龄(SRT)
污泥龄的选择对于磷的去除至关重要。较短的SRT有利于聚磷菌的增长,因为聚磷菌是快速生长的细菌,较长的SRT可能会导致其他非聚磷菌种群的增长,从而影响磷的去除效果。
5. 维持适当的碳源(C/N比)
要保证足够的可生物降解的碳源供给,以满足聚磷菌的能量需求。一般情况下,较高的C/N比有利于磷的去除。
6. pH值的控制
pH值对生物除磷过程也有重要影响。一般而言,pH值应该控制在6.5到8.5之间,以保证聚磷菌的正常代谢活动。
7. 回流比的调整
合理的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可以改善系统的处理性能,确保厌氧、缺氧、好氧段的功能正常发挥。
8. 避免有毒物质干扰
废水中的一些有毒物质可能会抑制聚磷菌的活性,因此需要对进水进行预处理,去除或减少这些有害物质。
9. 监测和调控
定期监测进出水的磷浓度和其他相关参数,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操作条件,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。
10. 工艺组合
可以考虑与其他处理工艺相结合,如前置反硝化、同步硝化反硝化等,以增强磷的去除效果。
总之,在生化处理过程中,对于污水磷超标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多个因素,并通过实践调整找到最优的操作条件。